关注好赛事微信
关注快乐成长动态
2015-08-28 17:01:48 / 阅读(123) 赞(564)
赵高想要叛乱(篡夺秦朝的政权),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,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。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,说:“这是一匹马。”二世笑着说:“丞相错了吧?您把鹿说成是马。”问身边的大臣,左右大臣有的沉默,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,有的说是鹿,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(或陷害)那些说是鹿的人。以后,大臣们都畏惧赵高。秦二世的时候,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,二世问他说:“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?”赵高说:“这是一匹马啊!”二世说:“丞相错了,把鹿当做马了。”赵高说:“这确实是一匹马啊!(如果)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,希望(陛下允许我)问一问群臣。”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,一半说是马。这时,秦王不相信自己,却...
2015-08-28 16:59:20 / 阅读(123) 赞(564)
汉武帝时,诞生了我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,他就是司马迁。少年时,司马迁受父亲影响,很是阅读古人的书籍。20岁时,他到各处去游历,搜集了很多古代名人的资料。后来,他被任命为郎中,可以常随皇帝出游。元年前110年(西汉元封元年),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,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,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,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。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。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,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,终于忧锁成疾,卧床不起。[1] 这时,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,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:“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,远祖还有大功于夏,是百官之长,后世逐渐衰弱,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?你如果能继任太史...
2015-08-20 12:30:23 / 阅读(123) 赞(564)
成语故事:谢超宗是南朝宋人,原籍阳夏。他是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孙子。谢超宗聪明好学,文章写得很漂亮,后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。《南史·谢超宗传》载,谢超宗曾任孝武帝第八子新安王刘子鸾的 “常侍”,王府中重要文告函件,都是谢超宗的手笔,颇有盛誉新安王的母亲殷淑仪逝世时,表彰死者的一篇诔词,就是高超宗写的。孝武帝 读后,非常称赞。说道:“超宗殊有凤毛,灵运复出!”感叹说,又出了 一个谢灵运啊!今以“凤毛麟角”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和物。轶事右卫将军刘道隆在坐,出候超曰:“方侍宴至尊,说君有凤毛。”谢徒跣还内,道隆谓检觅凤毛,待至暗而去。宋武帝曾经说:“谢超宗很有些个凤毛。”右卫将军刘道隆当时...
2015-08-20 12:05:38 / 阅读(123) 赞(564)
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(今山东费县),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,但权势极大,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。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,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,把它并吞过来。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,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,于是向孔子求教。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。冉有说:“这是季康的主意,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。”孔子说:“你俩既然辅佐季康,就应该尽力劝阻他。”冉有又说:“不过,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。现在不攻取,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。”孔子说:“这话不对!治理一个国家,不必去担忧土地、人口的多少;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。百姓一安定,国家就会富强。这...
2015-08-20 11:33:09 / 阅读(123) 赞(564)
成语故事: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,来到楚国叶邑,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,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,就悄悄地问子路,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。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。” 解释 :发愤图强,意指下定决心,努力谋求强盛或进步。也指下定决心力求上进的情况。近义词 :奋发图强 、力争上游反义词 :胸无大志、无所作为、妄自菲薄
2015-08-20 10:45:28 / 阅读(123) 赞(564)
一个人特别贫穷,平时虔诚地供奉吕祖,吕祖就是吕洞宾,相传是道教的先祖。吕洞宾被他的真诚所感动,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,看见他家十分贫穷,不禁怜悯他,于是伸出一根手指,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。片刻间,石头便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,吕洞宾说:“你想要它吗?” 那个人拜了两次回答道:“不想要。”吕洞宾非常高兴,说:“你如果能这样,没有私心,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。” 那个人说:“不是这样的,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。” 吕洞宾忽然消失了。启示:其人贪得无厌,结果反而一无所得。
2015-08-20 10:31:32 / 阅读(123) 赞(564)
北宋时期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富弼26岁踏上仕途,竭尽全力为朝廷尽忠。宋仁宗庆历二年,北方的契(qì)丹率兵压境,要求宋朝割让关南大片领土。国难当头,富弼受命前往契丹宫中谈判。在交涉中,他不顾个人安危,慷慨陈词,成功地劝说契丹放弃割的要求,维护了北宋王朝的利益。六年后,黄河决口,河北70万灾民背井离乡,涌向京东。当时的贬官富弼在青州听说后,连忙张贴榜文募(mù)集粮食,运往各灾区散发,帮灾民渡过难关。事后,百姓们纷纷称颂他的功绩。他始终以朝廷及百姓的利益为重,先后担任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宰相,在处理外交、边防及赈济灾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,司马光称颂他为“三世辅臣,德高望重。” ...
2015-08-17 18:15:42 / 阅读(123) 赞(564)
此语出自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。东晋时,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,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,去攻打晋国。晋国派大将谢石、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。苻坚当然很傲慢,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。可是,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,苻坚慌了手脚。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,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,士气高昂,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,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!接着,在淝水(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)决战,秦军被彻底击溃,损失惨重,秦王苻坚自己受伤,弟弟苻融也阵亡了。苻坚仓皇而逃,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。东晋时代,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。公元383年,苻坚率领步兵、骑兵90...
2015-08-17 17:12:13 / 阅读(123) 赞(564)
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“圣人”。然而孔子认为:“余非生而知之者,(无论什么人,包括他自己,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)”。“子入太庙,每事问。或问:‘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?入太庙,每事问。’子闻之,曰:‘是知礼也。'”太庙,是国君的祖庙。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。他一进太庙,就向人问这问那,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。当时有人讥笑他:“谁说‘邹人之子,懂得礼仪?来到太庙,什么事都要问。'”(邹,当时县名,孔子出生地,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。孔子的父亲叔梁纥,做过邹县的县官,所以当时有人...
关注好赛事微信
关注快乐成长动态
启极文化旗下网站:《妙语连珠》成语大赛 | 《一拼到底》英语大赛 | 启极文化官网 ©2015 www.hss.me.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备案:粤ICP备12039469号-6